RISD自主命題換了?作品集要求也變了?相信準備今年申請RISD的同學們和自然光線一樣,今年一開始,就已經(jīng)做好了羅德島設計學院RISD今年繼續(xù)“作妖”換命題的準備,但是這一次,RISD作的妖不僅是換了自主命題,連作品集要求也都換了,這對于作品集已經(jīng)準備過半的學生來說,不亞于是一個巨大的“BOOM”!我們趕緊來看看吧!
截圖源自RISD 2019年官網(wǎng)
截圖源自RISD 2020年官網(wǎng)
對比一下,我也已經(jīng)把主要發(fā)生大變化的部分為大家標記了出來,尤其是兩張圖第二段的對比:
2019年:學校非常建議申請者提交的作品集包括一些發(fā)展研究和準備階段的內(nèi)容。這些內(nèi)容可以幫助學校更好的看到申請者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是如何思考、調(diào)研、展開創(chuàng)作,并將想法付諸于真實的作品中的。
2020 Entry:RISD羅德島設計學院強烈建議申請學生在作品集中,添加一些直接觀察的繪畫作品(而不是想象創(chuàng)作,或者照片作品)。繪畫對于視覺創(chuàng)作者來說,是實現(xiàn)想法從初始概念,到最終具體執(zhí)行的基本途徑/工具,因此對于RISD來說,看到申請者在繪圖方面的經(jīng)驗和方法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今年RISD給出的作品集要求,換掉了之前“research”能力展現(xiàn)的部分,進而提出了一個更加基礎,但也稍顯“嚴苛”的限制——繪畫基礎能力。
繪畫,在藝術設計中是非?;厩一A的能力,但同時,也是很多學生特別容易忽視的“重點”。很多同學在選擇專業(yè)時,都會下意識的認為:只有純藝術類的專業(yè)才需要非常強大的繪畫能力,如果我選的是設計類專業(yè),那繪畫能力其實就沒有那么重要了。
這種想法絕對是嚴重誤區(qū)!至于為什么,RISD其實也直接且清晰的表明了原因:繪畫是實現(xiàn)想法從初始概念,到最終具體執(zhí)行的基本途徑/工具,對于任何一位視覺創(chuàng)作者來說,繪畫都是最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
RISD對于學生基礎能力的看重,以往我們看到的可能都是在教學和課程中,比如學生入學第一年都必須參加的3個core studio,其中之一,就是DRAWING:
截圖源自RISD官網(wǎng)
這一次關于作品集的變化,RISD更是把對于“基礎”的要求直接放了出來,可見RISD對于學生基本藝術素養(yǎng)的重視。對于想要申請RISD的學員們來說,在接下來的作品集準備中,如果此時你的基礎能力還有待提高,那么一定要盡快彌補充實!
同時要特別注意的一點,RISD此次沒有強調(diào)research,并不代表research不重要;也不意味著可以忽略之前的考察重點——“過程”的展示。
一定要明確:對于藝術院校來說,你的申請所用作品/項目,只有當它展現(xiàn)出從靈感,到調(diào)研,到方案,再到材料試驗、細節(jié)展現(xiàn)、模型制作,一直持續(xù)至最終拍攝完成成品,并且排版之后,才算是一個作品的完成。也就是說,一個完整的作品,應該是包含了“過程”在內(nèi)的。
所以即使RISD這次換了強調(diào)重點,大家也不要因此就提交一整本繪畫作品給學校!這些作品只是一部分,并不是全部!合理安排作品集的排版和作品集展現(xiàn)比例,才能更豐富的展示出你的綜合藝術能力!
RISD Assignment是什么?我們都知道藝術院校在申請時需要提交作品集,但是有一些藝術院校往往并不滿足于看到學生作品集中展示出的內(nèi)容。為了更好的考察、篩選每一位申請者,類似RISD、Parsons等藝術院校,便會為學生設定一個有些微難度的Assignment,也就是自主命題,大家基本可以理解為“藝術院校的發(fā)散性創(chuàng)意命題作文”,以便從院校角度,更加直觀且“公平”的看到學生的潛質(zhì)。
之前幾年RISD給出的自主命題一直是真正的“命題作文”,給出關鍵詞和話題切入點,學生根據(jù)這個提示,進行思維發(fā)散和創(chuàng)作。
2016年-deconstruct、light、contain
2017年-plastic、collect、threshold
2018年-error、verify、forge
從2016-2018年來看,基本上RISD Assignment的形式都是:學校給出話題點,學生基于這個點進行創(chuàng)意思維發(fā)散,進一步來創(chuàng)作就可以了。雖然每年都更換主題關鍵詞,但是具體的套路沒什么變化。
但今年可不一樣,可能是RISD自己“膩味”了,也可能是怕申請學員們熟悉了以往的套路,今年,完全不按常理出牌,就是要讓你猜不透,看起來格外“任性”,但看起來,還有一點點Parsons Challenge的意味?
截圖源自RISD官網(wǎng)
我們先來拆解一下本次的自主命題,提取其中的關鍵詞:Begin by observing a phenomenon or choosing an object in the natural world.Create a visual reaction to this object or phenomenon.You may use any medium and work at any scale.首先,這一次的自主命題應該由“觀察某一現(xiàn)象”或者“自然萬物世界中的某一事物”開始;當你選定了觀察對象,接下來你需要做的,就是用將其以視覺化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你可以使用任何媒介和創(chuàng)作材料,并且不限規(guī)模形式。
而上述這僅是整個自主命題的第一部分,接下來還有第二點要求:make a transformation to or modification of your first response.We encourage you to impose no limits to the potential nature or scale of the alteration to your first solution.然后,用另一種藝術表達形式“轉(zhuǎn)換”或“修改”你的一個作品;基于第一個項目進行的項目二,RISD希望學生能夠不設限的全面展現(xiàn)自己的潛能。
雖然RISD說是no limits,但這也并不代表你在創(chuàng)作時就真的能NO LIMITS,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次的Assignment中暗藏哪些非常重要的注意事項!
這一次RISD的命題分了兩部分,并且,這兩部分都要提交!并不是說只要提交最終的第二個作品完成版就可以了!所以這次命題和Parsons Challenge有相似之處的!Parsons Challenge就是基于作品集中已有的一個作品,進行其他維度的“升級改造”,而這次RISD,第一步先給出一個no limits的命題,學生自主搭建項目和主題,這是第一個作品;第二個作品,則是學生基于前一個作品,進行的二次發(fā)揮。所以請大家務必注意!我再放一次重點標紅的截圖,這次的Assignment,前后兩部分都需要提交!
截圖源自RISD官網(wǎng)
Natural world
“observing a phenomenon or choosing an object in the natural world”
觀察什么?怎么觀察?RISD給出的指示:“a phenomenon or an object in the natural world.”這里的重點是“natural world”,為什么不是world,而非要在前面加一個“Natural”的限定呢?
我們來看一下牛津詞典,在Natural的釋義中,特別值得強調(diào)的一點,就是它的詞源——“having a certain status by birth”。
也就是說Natural在任何狀態(tài)下,無論是表示自然界的,還是本來性質(zhì)的,或者血源性的,它都特別強調(diào)的是一種天生自然擁有的特性,并且多多少少還帶有一些“天賦”的意味。
那么在這里,盡管RISD今年沒有給出具體的命題,但是也做了一個簡單的話題范圍限制,那就是——你的觀察出發(fā)點,需要是natural world內(nèi)的。
Visual reaction
Create a visual reaction to this object or phenomenon.
這個關鍵詞,要和后面的一句話一起“服用”——You may use any medium and work at any scale,在創(chuàng)作這個項目的過程中,你可以使用任何你能想到的方式、媒介、形式,只要它的最終展現(xiàn),是一個基于“視覺”而成立的作品即可。
這里不難看出,RISD其實給了申請學生非常充足的空間和機會,去盡可能的展現(xiàn)自己的能力,只要你能將自己observing到的東西,以視覺化的方式表達給其他觀看者就可以了。
但是這里的難點就在于,RISD希望看到的Visual reaction是什么內(nèi)容呢?我們又要搬出牛津詞典了,看看“reaction”是什么意思:reaction指的并不是對某一事物或狀態(tài)的真實還原或再現(xiàn),而是強調(diào)對于事件的思考、感受,和反應。
也就是說,當我們在創(chuàng)作時,展現(xiàn)出的視覺內(nèi)容,一定是經(jīng)過我們思考才產(chǎn)生的反饋和感受,而不是直接了當?shù)倪€原情況。
當我們看到一件事物或者現(xiàn)象時,我們每個人都會在心里產(chǎn)生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這個感受永遠都是最獨特的,是非常“個人”的。這其實就對應了RISD一直特別看重的學生品質(zhì)——獨特的創(chuàng)造能力,思維意識,和個人風格。即使是在這一次幾乎沒有限定的Assignment中,你也需要展示出自己對于事物的獨特想法和見解。
至于怎么具體的展現(xiàn),RISD不做限制,只要你能以最適合的方式,獨特、創(chuàng)意的反饋出你自己對于這一事件/現(xiàn)象/事物的情感、心理。
Transformation/Modification
make a transformation to or modification of your first response.We encourage you to impose no limits to the potential nature or scale of the alteration to your first solution.
最后這一點,簡直就是帕森斯設計學院Parsons Challenge的升級版,基于前面的作品,修改或者變換一下,但是前提條件是,“impose no limits to the potential nature or scale of the alteration to your first solution”,真正的“no limits”這時候才終于出現(xiàn)了。
但是,這時候需要注意的考點就是——作品的尺度和深度。這類沒有主題的創(chuàng)作往往深受同學們所喜愛,但它也總是最“拖累”人的,因為沒有限制,所以處處都需要“謹慎”。如何避免主題變得空洞無聊?如何不讓作品變得泛泛無味?如何在沒有限制的情況下,找到可以發(fā)散的點和線索?
無論你選擇的創(chuàng)作方式是什么,也不管借助展現(xiàn)的媒介和形式是怎樣的,都要明確,任何作品在創(chuàng)作的時候,都不能脫離本質(zhì)的主線,也就是邏輯線索、中心出發(fā)點。這個作品也同樣需要調(diào)研、思考、探究、實驗,考慮其最終的定位和取向,以及可發(fā)散的深度與廣度,才能切實的進行有想法、有風格的創(chuàng)作。
自然光線為你分享更多話題:
本文均屬自然光線國際藝術教育團隊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jīng)允許不能以任何形式的商業(yè)轉(zhuǎn)載,如有發(fā)現(xiàn)必追究法律責任。